中国男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创刊于1986年,刊物开设栏目有:专家述评、论著、临床经验、研究简报、个案报道、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综述、生殖健康、青年医学论坛、读者编者和作者、专家英语导读以及国内外男科学动态等。文章内容涉及到男科学各领域:男女性功能障碍、生育与绝育、男性性传播疾病、前列腺疾病、男子更年期、男性抗衰老等。


2024辽宁卫生职称新政:晋升全解析!

时间:2025-01-10 16:17:15

初、中级职称晋升条件

一、初级职称

(一)医士(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士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按照《中医药法》参加中医医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

(二)护士(师)

按照《护士条例》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一年,可直接聘任护师职称。具备大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3年;或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5年,可参加护师资格考试。

(三)药(技)士

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可参加药(技)士资格考试。

(四)药(技)师

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二、中级职称

(一)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二)公共卫生类别主管医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三)主管护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四)主管药(技)师

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本科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职称考试。

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一、学历资历和工作量要求

(一)副高级职称

1.学历和资历要求

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受聘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7年,其中申报副主任医师应在县(区)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8〕16号),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取得中级职称后在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取得的副高级职称原则上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时,应重新取得相应层级的高级职称。

2.工作量要求

副主任医师:担任主治(管)医师期间,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要求(具体要求详见《辽宁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副主任护师: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40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任期内累计不少于48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副主任药师:担任主管药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医疗技术类副主任技师:担任主管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管理技术类副主任技师:担任管理类主管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卫生管理工作时间不少于 45 周。

(二)正高级职称

1.学历和资历要求

主任医(药、护、技)师: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5年。

2.工作量要求

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要求(具体要求详见辽宁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主任护师: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总计不少于35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任期内累计不少于24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主任药师:担任副主任药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医疗技术类主任技师:担任副主任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管理技术类主任技师:担任管理类副主任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卫生管理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二、业务能力与工作业绩要求

(一)业务能力要求

评审专业业务能力等级标准按照原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指标体系及标准(试行)的通知》(辽卫函字〔2014〕329号)、《关于印发辽宁省卫生(西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部分修订专业业务能力等级标准的通知》(辽卫办发〔2015〕124号)、《关于印发辽宁省卫生(西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部分修订专业业务能力等级标准的通知》(辽卫办发〔2017〕106号)执行。

(二)工作业绩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专业:申报人员提交5份聘任现职称以来主治或者主持完成的病案或5份业务工作报告,包括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危重症病人麻醉管理病案、心理咨询评估报告、诊断报告等。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将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在病案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5-10份任期内不同年度病案、麻醉管理病案、心理治疗案例、诊断报告等,与申报人员提交的病案一并参评。

公共卫生专业:申报人员提供5份聘任现职称以来,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个方面中最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成果的业务工作报告。

护理类专业:申报人员提供5份聘任现职称以来完成的病案或5份业务工作报告,包括能够反映本专业水平、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护理案例报告、护理查房报告等。

药学类专业:申报人员提供5份聘任现职称以来最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成果(业务工作报告)作为代表作。

医疗技术类专业:申报人员提供5份聘任现职称以来最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成果(业务工作报告)作为代表作。

管理技术类专业:申报人员提供5份聘任现职称以来本人撰写并被单位采纳实施的工作方案、规章制度、工作规划和发展报告、评估报告、调研报告或应急处置情况报告等最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成果(业务工作报告)作为代表作。

基层申报专业: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临床、中医、口腔医师,须提交本人聘任现职称以来主治(持)的住院病案复印件5份(不同年度各1份)。未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临床、中医、口腔医师,提交本人聘任现职称以来门诊病历复印件5份(不是同一年度,包含处方)。公卫医师提供5份业务工作报告,包括具体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任务的专题总结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护理人员提交5份护理案例报告或者护理查房报告。其他申报人员须提交5份本专业相关报告。

申报人员在须提供以上各类专业要求的业绩材料基础上,同时也可提供符合《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业业务能力等级标准(试行)》相关要求的其他业绩材料作为成果代表作。


三、专业理论和能力要求

(一)副高级职称

1.副主任医师

(1)临床、口腔类别: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等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 

(2)中医类别:熟悉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诊疗手段进行诊疗,辨证运用中药处方,积极开展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彰显中医药疗效。同时,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合理运用中医药救治疑难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治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

(3)公共卫生类别: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

2.副主任护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正确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本专业危急重症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副主任药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作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具有指导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医疗技术类副主任技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5.管理技术类副主任技师

熟练掌握卫生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外卫生管理研究的前沿成果。具有较丰富的卫生管理研究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指导下级管理技术人员的能力。

6.基层副高级职称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并能用于实践。有较丰富的基层临床一线工作经验,对常见病能作出正确诊断和独立处理,具备急危重症鉴别诊断、处理和转诊能力。同时,具有基层卫生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卫生调查、卫生诊断及对基层不同人群健康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能较好地承担基层预防保健、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体化服务。了解服务人群的健康需求,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主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在本单位、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可。

(二)正高级职称

1.主任医师

(1)临床、口腔类别: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

(2)中医类别: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医学技术,并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认知。能系统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诊疗手段进行诊疗,辨证运用中药处方,推广普及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药疗效突出。同时,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运用中医治疗疑难复杂病症或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师带徒或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

(3)公共卫生类别: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主任护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护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主任药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药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医疗技术类主任技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5.管理技术类主任技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管理技术类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具有深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及时跟踪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创的见解并做出开创性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的卫生管理研究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培养指导下级管理技术人员的能力。

6.基层正高级职称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高级水平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并能用于实践。有丰富的基层临床一线工作经验,对常见病能作出正确诊断和独立处理,具备急危重症鉴别诊断、处理和转诊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基层卫生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掌握卫生调查、卫生诊断及对基层不同人群健康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能很好地承担基层预防保健、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体化服务。了解服务人群的健康需求,能熟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主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并取得较好成效。在本单位、本地区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同行广泛认可。

四、高级职称破格条件

不具备相应学历要求但具有大专学历,或具备学历要求聘任现职满3年,申请破格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除必须满足上述工作量、业务能力与工作业绩、专业理论和能力等要求外,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可以申报相应层级职称:

(一)副高级职称

1.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需为正式批准下达的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须有同行权威专家和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和认可),并且申报人员为课题第一负责人(以审批部门批准的原始任务书或合同书为准)。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前5名;或获得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的前3名,奖励项目不能比照科研课题使用。

(二)正高级职称

1.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需为正式批准下达的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须有同行权威专家和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和认可)并且申报人员为课题第一负责人(以国家批准的原始任务书或合同书为准)。

2.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级内额定人员),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前5名,奖励项目不能比照科研课题使用。

五、高级职称转评、多评条件

(一)鼓励教学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按照教育、卫生专业职称申报评审规定同时逐级晋升两类职称。

(二)在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并已取得卫生系列以外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可转评、多评临床类、中医类、口腔类、公卫类医师、护理专业高级职称,须在具有相应类别的执业资格后,按各层级职称条件要求,逐级进行申报。确因工作岗位调整,可按照规定转评或多评药学、医学技术专业高级职称。

(三)在医疗卫生机构内工作并已取得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的人员,因工作岗位调整,临床类、中医类、口腔类医师、护理专业高级职称,可按照规定转评或多评公共卫生类医师、药学、医学技术专业高级职称;临床类、中医类、口腔类医师之间,可按照规定实施转评或多评。公共卫生类医师、药学、医学技术专业高级职称不可转评、多评临床类、中医类、口腔类医师、护理专业高级职称,须在具有相应类别的执业资格后,按各层级职称条件要求,逐级进行申报。

(四)以上实施转评、多评的,在符合全省统一规定基础上,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在医、药、护、技各类别内申报多评同层级不同专业职称,须从事现申报专业工作满2年,且满足学历或学位、任职年限、工作量、执业注册范围等申报条件要求;

2.转评或多评具有职业准入要求专业的高级职称,还需按规定取得执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执业证书;

3.因工作岗位变动,申请在医、药、护、技之间转评现工作岗位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须从事现申报专业工作满2年(如平转有准入资格的专业,时间从取得执业注册时间算起)。平转后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从事平转后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5年。

因工作岗位变动,申请在医、药、护、技之间转评现工作岗位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须取得同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满3年,从事拟申报专业工作满3年(如平转有准入资格的专业,时间从取得执业注册时间算起)。平转后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从事平转后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5年。

4.符合多评、转评专业的其他申报条件要求。